豬豬隊友告訴你-木地板怎麼選?差別在哪裡?
Dec 02, 2021居家生活教室人氣 (9,614)

當初在裝潢新家前,我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全室木地板」!
我自己設定我們家的風格走的是溫暖和諧的木質北歐風,加上我又是一個喜歡隨便坐在地上、躺在地上(?)的女子,擁有鋪滿滿的木地板對我來說就超級重要! 
木地板怎麼挑選?
雖然說很早就決定要鋪木地板,但是市面上木地板的種類這麼多,實在也困擾我們好一陣子,不知道到底應該選擇哪一種。
常見的木地板可以分為兩大類:功能型木地板和真正的木地板
以下就簡單介紹這幾種木地板的差異和特性:
功能型木地板:看起來像木地板,但主要成分都不是木頭,或根本沒有木頭成分
1. PVC 木紋地板:其實就是塑膠地板,最便宜且容易拆卸,因此是租屋族或小改造首選
2. SPC 石塑地板:成分是石灰礦物+PVC 複合材料,較防水、可濕拖,常見於浴廁使用
3. 木紋磚:其實就是磁磚地板,完全防水、可刷洗,需要動用泥作工程
真正的木地板:這就不用多說了吧,就是真正以木材為主要原料的木地板
1. 實木地板:實木質感踩起來真的不一樣,但缺點就是容易刮傷、非常不好維護
2. 海島型超耐磨木地板:木地板固定在底板上的工法,長久使用後拼接處較容易因熱脹冷縮產生異音
3. 卡扣型超耐磨木地板:以卡扣拼接的工法,需要在邊界預留較多熱脹冷縮的空間
先裝系統櫃還是先裝木地板?
這也是當時讓我們很困惑的第二個問題,到底應該先裝系統櫃還是先裝木地板呢?
先講結論,我們先裝系統櫃。
不過認真研究之後才發現事情並沒有這麼單純,首先先裝系統櫃有兩大原因:
1. 如果先裝木地板再放上系統櫃,系統櫃的重量容易讓木地板變形
2. 系統櫃底下的空間根本看不到也用不到,裝了也是浪費
那麼為什麼說事情沒這麼單純呢?
因為卡扣式的超耐磨木地板,在木地板靠牆處需要預留熱脹冷縮的伸縮縫隙。
在系統櫃與木地板搭配上,如果先把系統櫃全部做好再鋪上木地板,系統櫃和木地板的交接處就也都要做收邊條。
因此我們雖然先做系統櫃,但並不是一次做完,而是留下底部的踢腳板沒有封起來,這樣一來木地板就能往系統櫃裡面做一點點,把熱脹冷縮的空間直接留在系統櫃內部,這樣系統櫃和木地板的交界處只要留下小小的、透明的止水壓條,相對美觀很多。
也因此我們在挑選木地板的時候就決定直接交由系統櫃的廠商歐德傢俱一起做完,但如果你們是自己統包,或是系統櫃和木地板是不同的廠商,就需要特別注意和系統櫃廠商溝通需要預留踢腳板空間,有些工班也可能會加收第二次的出班費用。
Order floor 超耐磨地板 結構層從上層到底層分別是
(圖說:圖片取自 Order floor超耐磨地板)
我們最滿意的就是表面超耐磨層了!由於之前家裡用的是實木地板,整片地板都是不小心碰撞刮磨的傷痕,掉個小東西在地上都會撞出新的痕跡,實在非常困擾! 這次在新家鋪了 Order floor 超耐磨地板,原本還半信半疑覺得應該沒這麼神奇,沒想到實測下來真的一點刮痕都沒有,我們家的沙發、茶几、電腦椅也都沒有使用椅套保護,這個超耐磨的效果真的太滿意了。
